法华经梵文网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

发布时间:2022-12-19 15:12:09作者:法华经梵文网
郑成功收复台湾岛 江南人民与清军浴血苦战的时候,福建的隆武政权在张肯堂,黄道周等大臣的操劳下,也在积极准备北伐。但是,掌握军事实权的将军郑芝龙,心怀不轨。

  郑芝龙本是福建南安人,是来往于福建沿海与南洋一带的大商人兼大海盗,势力很大。后来受明朝招安,做上了福建总兵,实际是个军阀。他也是拥立隆武帝的大臣之一,在小朝廷里举足轻重。

  郑成功是郑芝龙的儿子,出生在日本,七岁时回到祖国,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不但聪明敏捷,而且有远大志向,喜欢阅读《孙子兵法》、《春秋左传》等书。

  隆武帝准备北伐时,他是他父亲军中的一名将领,才二十二岁。他想跟着大军,北上与清军作战。

突然,他听说,父亲不但不参加北伐,还要投降到清军那里去,好保住郑家的财产。他感到痛苦和气愤,就找到父亲劝他,想用民族大义打动父亲,放弃降清的念头。但郑芝龙执迷不悟,亲自到清营投降,反而被清军挟持,带到北京软禁起来。

  隆武帝见郑成功赤胆忠心,赐他姓朱,称为“国姓爷”,又任命他为招讨大将军。后来清兵杀来,隆武帝出逃,郑成功的老家也被清军蹂躏,母亲受辱自杀。他悲愤地跑到广东、福建交界处的南澳岛上,招募到一支几千人的武装。又来到厦门,扩大武装,制造战船,操练兵马,准备与清军战斗。

  郑成功用计消灭了厦门军阀郑联,合并了他的队伍,力量更加壮大。

  郑成功执法如山,纪律严明。在一次战斗中,他堂叔郑芝鹏临阵逃跑,郑成功按照军法,将他斩首。从此,没有人敢再违犯 他的军令。

  清军派他弟弟带着郑芝龙的亲笔信,来劝郑成功投降,说:“你不过去,父亲的性命难保。”郑成功回信,宣布尽忠不能尽孝,要与父亲决裂,坚持抗清立场。

  他还与坚持在广西、云南坚持抗清的永历政权也取得联系,永历皇帝封他做延平郡王。

  公元1659年,郑成功联合抗清将领张煌言的部队,率领十多万水军,几千艘战船,开始北伐。但不幸在舟山附近海面遇到飓风,损失八千人,只得暂驻舟山修整。第二年,郑成功再次北伐,接连打下瓜洲和镇江,直抵南京城下,江南许多州县,纷纷起义,响应郑成功。可惜他中了清军南京守将假投降的奸计,没有及时攻下南京城,反被清军偷袭,损失惨重,只好退回厦门。

  清军乘势向福建扫荡。郑成功面临兵力、财力的困难,转而准备收复台湾,将那里建成抗清的基地。

  台湾在福建对岸,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十多年前,荷兰人侵入台湾,在宝岛上建筑起两座城堡,一座叫赤嵌城(今台湾台南),一座叫做台湾城(今台湾安平),私自在台湾收税,镇压居民的反抗。

  郑成功在厦门加紧做收复台湾的军事准备。恰好,在荷兰人手里做翻译的华人何斌(一作何廷斌),受荷兰驻台湾总督揆一的派遣,来与郑成功商量贸易的事。何斌是个爱国的人,他向郑成功反映了台湾人民欢迎大军过海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愿望,又送上一幅荷兰人在台湾军事布防的地图,还有台湾海峡水路图。

  这件事,大大坚定了郑成功进军台湾的决心,他不顾一些将领的反对,在公元1661年的农历三月,率大军二万五千人,从金门出发,克服了狂风恶浪的袭击,到达鹿耳门港外。通向岛上的有两条航道,南航道水阔港深,好开大船,但荷兰人早将航道堵塞,防守严密;北航道水面窄,礁石多,大船进不去。但涨潮时,有条很窄的航路,可行大船。荷兰人没有在这里设防。郑成功选择从北航道进港,在何斌的导航下,战舰一条跟着一条,悄悄地驶进禾寮港,登上陆地。大军的到来,使台湾各族民众欢欣鼓舞,他们给大军送水送粮食,提供牛车,热情帮助。郑成功部署军队,迅速将荷兰侵略者盘踞的赤嵌城包围起来。

  驻守台湾城的揆一派出水陆两支军队来救援赤嵌城。海上一支有四艘战船,最大的叫“赫克脱”号,威力强大。但郑成功水军灵活机动,勇猛顽强,几十艘战船围住它,一阵火攻炮击,“赫克脱”号燃起熊熊大火,接着发生爆炸,沉入海底。其余三艘,掉转船头就跑。其中的邮船“玛利亚”号,竟一口气逃到老窝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陆上一支援军二百多人,由彼得尔上尉率领。彼得尔与一百多名士兵被郑军击毙,其余荷军逃回台湾城。

  从此,荷兰侵略者只得龟缩在城堡内。赤嵌城内荷军司令断了援军,又缺水源,先扯起白旗投降。剩下的台湾城,防守非常坚固,炮火猛烈,郑军士兵强攻,伤亡不小。因此,郑成功决定将城长期围困,逼荷军投降。

  荷兰东印度公司收到逃回去的邮船“玛利亚”号的报告,派来几艘战船救援,又被郑成功水军击败。郑成功在将台湾城围困几个月后,派兵攻占了台湾城外城,使大炮直接对准城里。荷兰总督揆一感到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城投降。

  受降仪式在郑成功军营里举行,郑成功高坐正中,揆一卸下佩剑,脱下军帽,毕恭毕敬地在降书上签下字,带着他的残兵败将,彻底离开了盘踞三十八年的中国宝岛。

  郑成功在岛上建立了一府二县,又从大陆带去了大量的种子、农具和耕牛,组织军队和民众屯田垦荒,发展农业,为进一步开发台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