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梵文网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发布时间:2023-02-14 06:17:43作者:法华经梵文网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此诗约为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翻译: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简析: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名岂文章着”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鉴赏: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借用克罗齐的名词,王维和杜甫相比,只能算“小的大诗人”,而他的并肩者韦应物可以说是“大的小诗人”。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着,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名岂文章着”,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评析:

  【鹤注】当是永泰元年去成都,舟下渝忠时作。

  细草微风岸①,危樯独夜舟②。星垂平野阔③,月涌大江流④。

名岂文章着⑤,官应老病休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⑦。

  (上四旅夜,下四书怀。微风岸边,夜舟独系,两句串说。岸上星垂,舟前月涌,两句分承。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末则对鸥而自伤飘泊也。【顾注】名实因文章而着,官不为老病而休,故用岂应二字,反言以见意,所云书怀也。一沙鸥,仍应上独字。)

  ①王融诗:“翻阶没细草。”宋玉《舞赋》:“顺微风。”②阴铿诗:“度鸟息危樯。”王粲诗:“独夜不能寐。”③《易》:“天垂象。”当作星垂。吴均诗:“远送出平野。”④谢脁诗:“大江日夜流。”⑤《扬雄传赞》:雄好古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⑥《汉书》:韦贤以老病,乞骸骨罢归。⑦按:“天地一沙鸥”,“乾坤一草亭”,一字上加间字,句义自明。黄生曰:太白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法与此略同。然彼止说得江山,此则野阔星垂,江流月涌,自是四事也。又曰:此诗与客亭作,工力悉敌,但意同语异耳。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此不敢怨君,引分自安之语。“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此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

  史氏曰:诗要健字撑拄,活字斡旋,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弟子贫原宪,诸生老服虔”,“入”与“归”字,“贫”与“老”字,乃撑拄也。“生理何颜面,忧端且几时”,“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何”与“且”字,“岂”与“应”字,乃斡旋也。撑拄,如屋之有柱。斡旋,如车之有轴。作文亦然,诗以字,文以句。

  -----------仇兆鳌 《杜诗详注》-----------

  讲解:

  这首诗是杜甫五律诗中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习习,江岸细草如丝,一只竖有高桅的小船,孤伶伶地行驶在江上。首联点明地点、时间和环境,烘托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这也是作者孤独感伤之情的外化。“危”,高的意思。“樯”,桅杆。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星垂挂在远天,显出平野的辽阔;月光涌动在水面,大江在汹涌奔流。与上一联的近景相比,这一联是远景,上句写岸上,下句写江中,构成阔大雄伟的境界,有一种宇宙苍茫无穷之感。置身其间的细草、孤舟、诗人,该是何等的渺小。由此可见诗人孤独凄怆之情。诗中“垂”、“涌”两个“响”字,将星月精神描摩得毕肖。《四溟诗话》评价说“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名岂文章着,官因老病休。”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但官职的确是因老且多病而不得不永远休止了。此联上句与“岂有文章惊海内”(《客至》)一样,既是自谦之词,又有自豪之意。下句与“罢官亦由人”(《立秋后题》)一样,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质上是抒发愤慨。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这,而是由于不被任用。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说:“胸怀经济,故云名岂以文章而着;官以论事罢,而云老病应休。立言之妙如此。”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如此人生落拓,到处飘泊,像个什么?就像那天地之间到处飘飞的一只沙鸥。诗人自叹身世飘零,无论是身后之名,还是生前之功业,似乎都游离于他。当这种悲愤交集的情感,外化投射在一只飘零于茫茫天地之间的白鸥时,诗人晚年飘零、孤独、寂寥的形象,便由此铸就了。

  纵观全诗,始终有景,又始终满含复杂的情感。景的序列,随着诗人感情的逐步展开而自然地呈现,并且最终借助景,将感情的抒发推向高潮。大致说来,诗的前半重点写“旅夜”之景,后半主要是“书怀”。不过,前半写景状物,已经融注了诗人的主观意念;后半抒怀感慨,也有自然景物的烘托。全诗景情交融,正如清代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全诗意境雄浑,《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的评论说:“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诗人将“细草”、“孤舟”、“沙鸥”这些景象,放置于无垠的星空平野之间,使景物之间的这种对比,自然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阅读理解:

  1、首联在全诗有何作用?

  答:首联细致的描写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奠定了凄凉孤独的感情基调。

  首联有自比之意,诗人借景自比,借景抒情,表现出自己地位低下,孤独无依之感。

  2、诗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夸张的修辞 把诗人所处的背景夸张的放大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比喻,有了前面的夸张,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沙鸥,在广阔平野,这样反而更加剧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助。

  3、尾联中哪个字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试做分析。

  答:“飘”字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飘”一个字就烘托出诗人流所,写出虽然诗人相当有名气,但是又病又老的时候,孤独又一次袭上心头。

  历史评价: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