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梵文网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些皇帝

发布时间:2022-12-30 15:05:10作者:法华经梵文网
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那些皇帝 金庸小说中,刻画了为数不少的历史真实帝王。《天龙八部》小说中出现了辽道宗耶律洪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宋哲宗赵煦、西夏崇宗李乾顺、大理保定帝段正明、文安帝段正淳、宪宗宣仁帝段正严(段誉)等皇帝;“射雕三部曲”里出现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太宗窝阔台、元宪宗蒙哥、元世祖忽必烈、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大理功极帝段智兴、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碧血剑》、《鹿鼎记》、《书剑恩仇录》等小说,更是把明清之交的皇帝们“一网打尽”: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清太宗皇太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高宗乾隆,还有那个只当了42天“皇帝”的“大顺天子”李自成。

这二十位皇帝中,异族帝王占了十六席,汉族天子仅仅只有四席,处于绝对弱势。

有人说过,金庸笔下的列代帝王,异族帝王多数文韬武略、英明神武,汉族帝王多数暗弱不振、苟且偷生。

这话,需要一分为二地理解。

这二十位皇帝中,开国之君有完颜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皇太极四人;强国之君有窝阔台、蒙哥、忽必烈、顺治、康熙五人;守成之君有耶律洪基、赵煦、李乾顺、段正明、段正淳、段誉、段智兴、乾隆八人;亡国之君有妥懽帖睦尔、朱由检两人,而李自成算是例外,既是开国之君,又是亡国之君,情况比较特殊。

通过分类可见,开国、强国两类君主共九人,汉人皇帝只有朱元璋一根独苗苗;亡国之君共两人,汉人皇帝却占了一半----如果算广义的亡国之君,三人中汉人竟然占了两席。

这么看的话,得出“异族皇帝强于汉族皇帝”的结论也就不难理解了。

要澄清这种误解,需要从金庸小说特殊的时代背景说起。

金庸小说的时代背景,选择了从北宋晚期到清朝中期的时间段,其中乱世居多:要么靖康之耻前夕,要么襄阳城破关头,要么元末天灾人祸,要么明清甲申之变,换句话说,这种乱世,往往其后续是江山易主、改朝换代。

宋元明清四朝,汉族政权和异族政权轮流坐庄,三次“革命”,有两次是以夷制汉,故而,反映到金庸小说中,自然铁木真、窝阔台、忽必烈、皇太极等人形象明显强于金、宋、明三朝末帝。

而朱元璋虽然率众推翻暴元,但此人出身低贱、气量狭小、性格阴鸷,登极后清算异己、遍杀功臣,在史书和民间的口碑都不高。更要命的是,与宽仁大度的张士诚、从未降元的陈友谅相比,朱元璋都存在道德短板,所以,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其设定为颇有手腕的野心家,窃取了明教上下的“革命果实”,并且在身登大宝后,屠戮、迫害昔日战友,人品十分低劣。



以上种种综合来看,不难让人发出“汉不如夷”的感慨。

但金庸先生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

朝代更迭,最遭殃的自然是老百姓,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这个危急时刻,需要有江湖草莽间的大英雄、大豪杰挺身而出、仗义行侠,解社稷于危难、救万民于水火。

天下动荡之际,也正是时势造英雄之机,而这种英雄,不仅局限于江山庙堂,更反映在江湖草莽之间。

叱咤风云的帝王,也需要一代大侠与之抗衡。

窝阔台、蒙哥、忽必烈伯侄三人,便有郭靖、杨过伯侄二人对抗;而脍炙人口的“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口号,简直就是为雄主和大侠量身定做的!

金庸先生把异族君主写得多姿多彩,同时把汉族大侠写得光彩照人,让两位强者在命运的潮头蓦然相遇,经碰撞而发出时代的最强音。这种激烈的矛盾冲突,是吸引读者最好的元素!

列代君主虽然是写实的,但在小说中,却都毫无争议地成为了虚构大侠的陪衬。郭靖的名人名言妇孺皆知,“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正是有了这些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大英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才能一代代薪火相传,中华文明的火光才会永不熄灭。

这里还需要提一下康熙和乾隆祖孙俩,他们的情况比较特殊。

金庸笔下的“第一明君”非康熙莫属,《鹿鼎记》小说的主人公是韦小宝,真正隐形主角是康熙。

小说的最后,康熙对韦小宝有一段推心置腹的问话:

康熙又叹了一口气,抬起头来,出神半晌,缓缓的道:“我做中国皇帝,虽然说不上尧舜禹汤,可是爱惜百姓,励精图治,明朝的皇帝中,有哪一个比我更加好的?现下三藩已平,台湾已取,罗刹国又不敢来犯 疆界,从此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天地会的反贼定要规复朱明,难道百姓在姓朱的皇帝治下,日子会过得比今日好些吗?”

满朝文武,估计康熙可以倾诉的,也只有这个“不学有术”的流氓发小了。康熙的问话,别说文盲韦小宝,就算是顾炎武、黄宗羲、査继佐等当世大儒,恐怕也一时难以辩驳。

康熙身体里流着汉、满、蒙三族血液:祖父皇太极是满族人,祖母孝庄是蒙古人,外祖佟图赖是汉人,外祖母觉罗氏是满族人,由此可见,康熙体内,满族血统占了一半,汉族、蒙古族血统各占四分之一。

而韦小宝则更为“精彩”,他可能是汉藏满蒙回“五族共和”的产物!(小说最后韦春花的回忆)。

康熙是“混血儿”,韦小宝可能是“混血儿”,所以清除满族的权臣鳌拜也好,平定汉族的三藩之乱也好,破灭噶尔丹、桑结的分裂举动也好,统统都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人”自己的家务事。但是,打击沙俄侵略,两人又是站在了同一战线上,那才是真正的“敌我矛盾”,不可等同视之。

韦小宝回到扬州后,曾专门问过他妈有没有接待过“外国鬼子”,引起了韦春花的大怒,说:“罗刹鬼、红毛鬼到丽春院来,老娘用大扫帚拍了出去!”韦小宝就此放心,说:“那很好!”

韦小宝虽然有可能是“混血儿”,但肯定是个“中国人”,故而小说中他的种种所作所为,无一不合理法,不应受到谴责。

再说乾隆。

“十全老人”乾隆帝,他大概是金书中唯一的一位四海升平的太平天子,不折腾、不胡闹,有点风流秉性也份属正常。但可笑的是,金庸却将其设定为“满人衣冠汉人身”,而且是一个好大喜功、反复无常的小人,《书剑恩仇录》里骂了一次不够,《飞狐外传》、《雪山飞狐》里还接着骂。

有点儿黑色幽默。

纯正的满人被冠以汉人身份,是出于小说情节需要,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金庸自己也说过,“我在书中将他(乾隆)写得很不堪,有时觉得有些抱歉”。但读者往往不知道,看到汉人血统的乾隆皇帝背信弃义、心肠歹毒,自然对其没有好感,一来二去,这汉人皇帝的总体得分,也难免更低了。

轻启边衅是赵煦,野心勃勃朱元璋,刚愎自用朱由检,草头天子李自成,背信弃义是乾隆,金庸小说中的汉家天子,其形象确实不算太佳。但,这也是小说刻画需要,是为了衬托主角,以及激发读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上雄才大略的汉族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其璀璨文治、豪迈武功自不必我来多说,相信读者朋友自己都很清楚。

-----------------------节选自《金庸笔下的真实大历史(增订版)》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