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五乘教法,分别是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佛如大医王,佛法似良药,众生若病患,佛陀面向不同根器的众生开演不同的教法,好比医者针对不同病症的患者开出不同的药方,从而对症下药、治病救人。人乘和天乘尚处三界之内、六道之中,是未出生死苦海的凡夫;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已然出离轮回、了脱生死,是已出三界六道的圣者。
佛法又分为大乘和小乘。大乘指菩萨乘,功行圆满后可究竟成佛;小乘指声闻乘和缘觉乘,修行到家后可分别成就阿罗汉和辟支佛。乘,取“车乘”之意,泛指交通工具。大乘承载能力强,小乘承载能力弱。《妙法莲华经》中有三车之喻,以羊车喻指声闻乘,以鹿车喻指缘觉乘,以牛车喻指菩萨乘。
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是大乘佛法的主要精神,菩萨自觉觉他、自度度人、悲智双运、福慧兼修。菩萨乘是佛乘的初级阶段,行菩萨道是成就圆满佛道的必由之路。若欲成佛,则必发菩提心、修菩萨行。
菩萨在因地初发心修行时,当发“四弘誓愿”,这是一切菩萨修行之初都要发的通愿,以此弘誓大愿表达圆成佛道、普度众生的决心和意志。因地指积功累德的修行阶段,与之相对的果地指成道证果的成就阶段,修行是因,成就是果,故称为因地与果地。
“四弘誓愿”为“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下面,非凡就阐释一下“四弘誓愿”的具体含义。
一、众生无边誓愿度
前面讲过大乘佛法注重普度众生,大慈大悲是菩萨济世度人之精神。大慈,指给予一切众生快乐;大悲,指拔除一切众生痛苦。菩萨修行绝不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己,而是志愿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二、烦恼无尽誓愿断
众生往昔所造诸多恶业,皆由无始以来的贪、嗔、痴所造成,其根源则在于无明烦恼障碍了自身本具的佛性,遮蔽了本自清净的智慧。只有通过如理如法的精进修行,才能渐次断除业惑烦恼,从而破迷开悟、圆证菩提。
三、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门广大,佛法无边。三藏十二部教典,浩如烟海;八万四千种法门,灿若繁星。誓愿修学无量法门并不是说刚开始修行就样样都学,如此既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得要领的。初发心时应当选择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如此才更易于成就。等超凡入圣之后再学无量法门,那时就一通百通了。
四、佛道无上誓愿成
在精进修行的道路上,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积功累德,弘法利生,待到福慧具足、功德圆满,便可证得无上菩提、成就圆满佛道。成佛之后,就有能力更好地普度众生,帮助更多众生一道永脱苦海、究竟解脱。
除了“四弘誓愿”之外,菩萨在因地修行时还会发下别愿,也就是各自与众不同的誓愿,比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等。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