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金刚是一种能摧毁一切物,而一切物不能毁坏它的坚利物质。般若,智慧。波罗蜜,到达彼岸。经名大义为以金刚一般能摧毁一切的大智慧,断除所有烦恼与障碍,到达究竟解脱的彼岸。
《金刚经》是早期大乘佛教经典,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中国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一般所说的《金刚经》都是指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其版本变化和被加工的痕迹也最多;科判则依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法。《金刚经》从824年柳公权本5043字,到868年咸通本5125字,到流通本5176字,其字数不断增多,经文亦稍有改动。
《金刚经》历代以来有多家著述,古来依无著和世亲的论释为中心被理解,尔后由三论、天台、华严、法相、禅、真言等各宗的观点加以理解和发展。
《金刚经》属于《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佛经三藏十二部,其精髓在《大般若经》,《大般若经》精髓在《金刚经》,《金刚经》的全部旨趣,不出260字的《心经》。
《心经》可以说是整部《大般若经》的浓缩。《金刚经》有多国文字译本,是超越宗教的大智慧,此经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影响深远。汉译本的情况(仅供参考):
翻译时间译者译名大正藏位置备注
402年(姚秦)鸠摩罗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No.235译於长安逍遥园;是流传最广的版本
509年(元魏)菩提流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No.236译於洛阳永宁寺;唐代学人多依此本
562年(陈)真谛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No.237译於广州制旨寺(今光孝寺)
590年(隋)达摩笈多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大正八·No.238 译於洛阳上林园;为梵文逐字直译 ,
经题本是 断割 ,被后人改为 能断”
648年(唐)玄奘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未录入大正藏,收录於频伽藏译於长安弘福寺;为满足唐太宗的需求,玄奘一夜之间赶译出来
660-663年
(唐)玄奘大般若经-第九会·能断金刚分大正七·No.220译於玉华宫,是真正号称玄奘译本者;曾译出两次,此为初译,第二译已失
703年(唐)义净佛说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大正八·No.239 译於长安西明寺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