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梵文网

怎样放生,功德最大?

发布时间:2023-06-25 14:22:18作者:法华经梵文网
怎样放生,功德最大?

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就有戒杀护生的良好传统,神州大地的放生活动古已有之。儒家云:“无伤也,是乃仁术也”,道家云“天道好生、天人合一”等等,都体现古人朴素的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意识。但持续、广泛的放生活动的形成,还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从此,放生就融入中华文明中,被国人接纳并认同,成为宗教民俗之一,佛教的放生:“是指广义的一切有情,涵盖人和飞禽走兽”。

放生习俗的形成,根源是佛教戒杀护生,同时受到儒家、道家好生思想的推动。南北朝时候,三宝大兴,香火鼎盛,在皇室的支持下,逐渐以湖山为天然的放生场所,形成佛教的放生习俗,宋朝以后,在寺院中设置放生池,供信众随缘放生,明清以来,制定放生仪轨,更加提倡和鼓励放生。

根据佛经记载,放生具有:“免刀兵劫、解怨释仇、多子宜男、物类感恩,诸佛欢喜、官禄亨盛、免天灾横祸、子孙昌盛、四季安宁、得生天上,享无极之福,若兼修净土,直可往生西方极乐国土”等功德。放生的目的就是救度众生、广结善缘、深植福田、消弭怨仇、增长慈悲、利乐有情。那么应该怎样放生,才能是最如法的呢?

应该无缘放生。目前信众们多选在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三十或佛菩萨的纪念日放生,按时放生,形成固定的放生日,能够在大家心中约定俗成日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放生,这样的放生形式就非常好。

但是,想要最大限度的利乐有情,应该是无缘放生。

在唐朝时候,善导大师应一张姓善人的邀请,赴洛阳讲经,讲经结束后,张善人请大师去凤阳湖用素斋,路过一个小水塘,由于是三伏天,这个水塘已经和凤阳湖断开水路了,即将干枯,这是恰巧一条鱼从塘中跳到岸上,张大嘴巴拼命挣扎,张善人见此情景,笑对大师说:“龙王像是知道菩萨路过此地,特派水族前来奉迎”,于是轻轻的用脚将鱼踢回鱼塘中,在素斋席上,善导大师默默不语,张善人疑惑不解,问大师为何不语,是不是菜品不对口味,大师说:“张大施主,乐善好施,福田深植,功德无量,可是今天犯一个大错,你之前所有放生的功德不及救今天的这条鱼,将鱼用脚踢回小水塘是无心,三伏天天气,鱼在小水塘中几天后必死,不将鱼放生到凤阳湖中是失察。放生不应设日、因事、为人而放生,应无缘放生,如果是因机、为事而放生,就是和菩提道相违背,对于这条鱼,您就是它的佛!”张善人听得大汗淋漓,惭愧不堪,从此精进念佛,寿八十上品生西!由此可见,放生应该无缘利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偶然或随机看到人和物需要救助,这个时候更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帮助,无缘利他,应机放生最契合佛家主旨,也就是最如法的放生!

应该无相放生。目前有很多信众是有目的性的放生,比如因事、因病、改运而放生,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能够走出放生这一步,就是心地改变,就是利乐有情,就是福田深耕。不过,放生不是生意,不要想着今天放生了多少,明天就能赚进多少,病痛就能好多少,应该是不着相、不执境的放生,放生之人,虽然业境不能立竿见影的改善,但“行善之人,福随未至,祸已远离”,千万不要善心退转。佛教的伟大,就在于慈悲济世,全心利他,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相无我的放生,最后得大利益的正是自己,宇宙的实相就是这样的神奇!

个业个受,共业共受,在这个水污染、空气污染、战争不断、杀生无数的五浊现世,放生正是改变大家个业和共业的光明大道,放生之功德,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有利于人心向善,抑制杀戮,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建立文明、和谐的圆满社会,所以,用心去做,您就能帮助无量众生、行无量善行、成就无量功德!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