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梵文网

佛教放生的起源及影响,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发布时间:2023-02-13 19:02:41作者:法华经梵文网

  放生,作为一个饱含慈爱的行为、一种佛教倡导的修行方式,是从释迦牟尼佛时代开始的,至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但是这种传统的善行,却在人类社会产生了急剧变化的今天,遇到了新的挑战。现代科技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生活在现代化今天的我们,倡导并执行如理如法的放生,不仅仅是发扬每位放生参与者的慈爱之心,爱护自然与生命,更是在具体行动上与时俱进,促进传统佛教与现代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坚持中国化方向。

传统的佛教护生思想

  佛教护生思想,始自于释迦牟尼佛。《金光明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修行的时候,偶然看见上万条鱼类因池水干涸濒临死亡,因而大发慈悲,急速请求国王派遣二十只大象负水救济,救活了鱼群的生命。由此可见,佛教最本源的“放生”就是“护生”!

  佛教的大乘菩萨戒,更是以戒律规定的形式倡导放生。《梵网经菩萨戒·轻戒第二十》规定:“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这里我们看到:放生的心理基础,是将众生等同于自己的父母与自己的同理心、慈悲心;放生的行为基础,是不杀生,继而护生,放生。

  佛教论典《大智度论》中也说:“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放生第一。”经由释迦佛的倡导,三藏典籍的承载,佛教信众从古至今普遍推行护生放生,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佛教放生的影响

  佛教传到中国,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佛教的放生思想已广泛深入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之中。无论是否信仰佛教,在中国大众的意识里,放生是一件善行,这就促成了中国的放生风俗。换个角度看,这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财富。例如:早在隋朝,中国佛教天台宗创立者智顗大师通过放生劝人向善,感召江浙地区远近的渔民在春天至夏初期间自愿停止渔业捕捞,这成为中国民间自发遵守禁渔期的开始。北宋以后,由于佛教高僧与社会名流的推动,作为放生池的杭州西湖曾屡经兴废。这间接促成了今日游人如织的杭州西湖的景区建设。全国各地等等此类不胜枚举。

  受佛教的影响,有很多非佛教信仰的社会人士也积极宣传并实践放生。例如:道教卜卦算命时会劝导其信众放生,电影《亲爱的》情节所表现的失孤群体通过放生来获得心灵安慰等等。这些情况既说明放生对社会的普遍影响,同时也烘托出佛教在当今社会宣导正确放生的困难。

现代化今天佛教放生的新挑战

  放生,是传统佛教倡导的善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佛教的放生行为在今天受到很大的挑战。

  首先,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与古代社会相比,放生的背景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在古代,人们从市场买来鱼虾,就近到河边放掉,这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鱼虾是渔夫野外自然水域中捕的,是当地土生的品种。而伴随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活资料的获取与古代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很多鸟禽鱼类都是经历数代人工养殖的,丧失了自然生存能力,甚至跨区域物种相当普遍——内陆的菜市场能买到海里的活鱼,北方的市场能看到南方的活物,甚至我们国内的宠物市场都有来自美洲的野生动物……如果还延续古代的放生方式——市场采买活物就近施放,这就会带来相当大的问题。在今天,坚持贯彻传统正确的放生思想,就必须更多更广泛地掌握新的知识。

  其次,今天信息爆炸、学科分类明确、壁垒森严等社会发展因素,提高了个体了解生命和自然的机会成本。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人逐渐脱离传统乡土的生存环境,而到城市中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对自然生态的感知在退化。这样的情况下,必须立足于人们落后的传统认知,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相关宣传教育,才能使城市化进程中的放生行为能够良性发展。

  再次,在现代化的今天,关于传统佛教优良思想文化的挖掘阐述与宣传引导略显不足。放生行为的肇始与兴盛,主要靠佛教的推扬。由于种种原因,汉传传统佛教优良思想阐发力度薄弱,这成为当前很多放生行为未能发扬真正佛教放生精神的佛教内部因素。现代佛教需要联合各界有志之士,打破壁垒,不断深入沟通交流合作;结合现代新知,阐释传统佛教文化的优良精神,积极引导广大的佛教信众如理如法科学放生,对社会各界产生积极影响。

  现代化的今天,为了更好地推动如理如法科学的放生实践,我们须要积极地、正面地面对各种新挑战。

坚持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放生是件善事,前提是构成放生的各个要素都要是善性的。各个要素的善性,简要归纳起来就是“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所谓“如理”,即是传承正确的传统佛教思想。佛教在放生行为上最核心的思想,是菩萨的戒律、慈悲的初心、缘起的智慧。依从菩萨戒是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忘慈悲的初心,积极促成整个放生过程的所有因缘条件都是善性的,可以概括描述为“出发点正义、行为过程正义、结果正义”。

  所谓“如法”,即是遵守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我国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第三十八条,对放生行为有了明确规范。相关专业领域还会有详细的管理规定,例如,农业部在2009年就颁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等。

  所谓“科学”,即是系统知识与合理方法,是“如理如法”的统合与补充。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知识相当系统专业。“系统”意味着广度,“专业”意味着深度。放生需要的知识是相当系统而专业的,不仅仅需要佛法思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生物环境知识、操作技术方法知识等横向知识面的普遍联系,更需要对每部分知识与精神的深入掌握。“科学”还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放生实际操作也要不断积累总结,优化完善。

  如理如法、科学放生,是放生善行在现代化今天的正确发展,更是发扬传统佛教文化精神、加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总结

  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指出,放生透露的是生命的珍贵与保护生命的重要,放生的终极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如理如法科学放生,是今天各种新情况下,佛教正确引导提升信众的思想境界,乃至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正确放生方式。坚持如理如法、科学放生,不仅需要得到更多专业人士的指导关怀,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更需要联合相关机构组织共同努力,积极推动。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成都文殊院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译文

  • 注音

  • 感应

版权所有:法华经梵文网